由于空气预热器处于锅炉内烟温最低区,特别是未级空气预热器的冷端,空气的温度最低、烟气温度也最低,受热面壁温最低,因而最易产生腐蚀和积灰。 当燃用含硫量较高的燃料时,生成的SO2和SO3气体,与烟气中的水蒸气生成亚硫酸或硫酸蒸汽,在排烟温度低到使受热面壁温低于酸蒸汽露点时,硫酸蒸汽便凝结在受热面上,对金属壁面产生严重腐蚀,称为低温腐蚀。同时,空气预热器除正常积存部分灰分外,酸液体也会粘结烟气中的灰分,越积越多,易产生堵灰。因此,受热面的低温腐蚀和积灰是相互促进的。 低温腐蚀和积灰的后果是易造成受热面的损坏和泄漏。当泄漏不严重时,可以维持运行,但使引风机负荷增加,限制了锅炉出力,严重影响锅炉运行的经济性。另外,积灰使受热面传热效果降低,增加了排烟热损失;使烟气流动阻力增加,甚至烟道堵塞,严重时降低锅炉出力。
查看详情 2019-12-23从整台锅炉工质所需热量的分配来看,随着参数的升高,饱和水变成饱和汽所需的汽化潜热减小,液体热增加。因而所需炉膛蒸发受热面积减少,加热工质的液体热所需的受热面(省煤器)增加。锅炉参数越高,容量越大,炉膛尺寸和炉膛放热越大,为防止锅炉炉膛结渣,保证锅炉安全运行,必须在炉膛内敷设足够的受热面,将炉膛出口烟温降到允许范围。为此,将工质的部分加热转移到由炉膛蒸发受热面完成,这相当于由辐射蒸发受热面承担了省煤器的部分吸热任务。另外,省煤器受热面主要依靠对流传热,而炉膛内依靠辐射换热,其单位辐射受热面(水冷壁)的换热量,要比对流受热面(省煤器等)传热量大许多倍。因此,把加热液体热的任务移入炉膛受热面完成,可大大减少整台锅炉受热面积数,减少钢材耗量,降低锅炉造价;另外,提高给水的欠焓,对锅炉水循环有利。所以,现代高参数大容量锅炉的省煤器一般都设计成非沸腾式。
查看详情 2019-12-23尾部受热面的磨损,是由于随烟气流动的灰粒,具有一定动能,每次撞击管壁时,便会削掉微小的金属屑而形成的。 主要因素有: (1)飞灰速度:金属管子被灰粒磨去的量正比于冲击管壁灰粒的动能和冲击的次数。灰粒的动能同烟气流速的二次方成正比,因而管壁的磨损量就同烟气流速的三次方成正比。 (2)飞灰浓度:飞灰的浓度越大,则灰粒冲击次数越多,磨损加剧。因此烧含灰分大的煤磨损加重。 (3)灰粒特性:灰粒越粗、越硬、棱角越多,磨损越重。 (4)管束的结构特性:烟气纵向冲刷管束时的磨损比横向冲刷轻得多。这是因为灰粒沿管轴方向运行,撞击管壁的可能性大大减小。当烟气横向冲刷时,错列管束的磨损大于顺列管束。 (5)飞灰撞击率。飞灰撞击管壁的机会由各种因素决定,飞灰颗粒大,飞灰重度大、烟气流速快,则飞灰撞击率大。
查看详情 2019-12-23换热器管内、外的冷、热流体的流动方向相反的布置方式(见图)。其特点是换热器中热流体的高温端正好是冷流体的高温端,因而换热器的管壁温度较高、安全性差。但是,逆流布置传热温差较大,当传递一定热量,所需换热面积少,故逆流布置的换热器尺寸相对较小。
查看详情 2019-12-23表面式换热器管内、外的冷、热流体的流动方向相同的布置方式,称为顺流布置(见图)。其特点是:热流体的高温端正好是冷流体的低温端,因而换热器壁温较低、较安全;但传热温差小,传热效果较差。当传递一定热量时,需要较大的传热面积,因而换热器的体积相对较大。
查看详情 2019-12-23用来实现冷热流体间热量交换的设备称换热器。 根据工作原理,换热器有以下三种型式: (1)表面式换热器:这种换热器在换热过程中,冷热两流体互不接触,而是通过金属壁面来进行冷热流体间的热量传递,在火电厂中应用最广泛。如过热器、再热器、省煤器、冷油器等。 (2)混合式换热器:这种换热器在换热过程中。是依靠冷热流体的直接接触和相互混合来实现的。热量传递的同时伴随着质量的交换和混合。如喷水式蒸汽减温器等。 (3)蓄热式换热器:这种换热器的换热过程是通过一种媒介,即传热元件来实现的。使冷热流体交替地流过传热元件。当热流体流过时将热量传递给传热元件并储存起来;冷流体流过时。传热元件储存的热量再传给冷流体带走,实现热量交换。如回转式空气预热器。
查看详情 2019-12-23